分子标记在水稻稻瘟病病害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刘 斌,张少红1,梅曼彤2,伍尚忠3
(1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640;2华南农业大学遗传工程实验室, 广州 510642;
3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广州 510640)
摘要:现行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寿命短已成为水稻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造成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容易丧失的主要原因是现时尚未有客观、可靠的技术方法获知育种地区真实的病原菌群体结构及其演化规律,另外,对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的遗传基础不十分清楚也是其原因之一。本文概述了近几年来分子标记在稻瘟病病原菌群体结构分析和抗病品种抗病遗传分析中的应用,以及抗性基因标记技术的发展,并探讨应用分子标记辅助获得稻瘟病稳定控制的策略及实际应用中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稻瘟病;分子标记;水稻
植物MAPK及其在病原信号传递中的作用
杨洪强,接玉玲
(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博士后流动站,泰安 271018)
摘要: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MAPKs) 是一类丝氨酸/苏氨酸 (Ser/Thr)蛋白激酶,人们已在多种植物中发现大量MAPK家族成员。它们同动物和酵母MAPK类似,由MAPKs、MAPKKs(MAPK kinases)、MAPKKKs(MAPKK kinases)等3种类型的激酶构成一个MAPK级联途径(MAPK cascade),在传递激素和环境胁迫等多种信号的过程中起作用。本文着重介绍了MAPK级联途径在植物病原物侵染、机械伤害等逆境信号传递过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 MAPK级联途径;病原物;信号传递;环境胁迫;植物
栗疫病菌菌株的毒性联合与毒性分离现象的初步研究
万开元1,秦 岭2,黄宏文
(1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武汉 430074; 2 北京农学院园艺系,北京 102206)
摘要:对来自3个中国板栗居群的共18个栗疫病菌株进行单株及混合菌株的毒力评价,结果表明各单株毒力差异显著,混合菌株存在毒性联合与毒性分离现象。同一种群的组合中有64.4%为毒性联合,不同种群的组合其毒性分离率高达88%,同一种群组合的毒性联合强度比不同种群组合的毒性联合强度大,而不同种群组合的毒性分离强度比同一种群组合的毒性分离强度大。大多数组合的毒性联合或毒性分离的性状表达稳定。
关键词:栗疫病菌;毒性联合;毒性分离
鹅掌柴真菌病害鉴定
习平根,戚佩坤,姜子德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广州 510642)
摘要:调查鉴定了广州地区鹅掌柴(Schefflera actinophylla (Endl.) Harms. )上12种真菌病害及其病原菌, 以叶疫病和炭疽病危害较重。病原菌中有3个新种:鹅掌柴小球腔菌Leptosphaeria schefflerae P. G. Xi, P. K. Chi et Z. D. Jiang,鹅掌柴生尾孢Cercospora schefflericola P. G. Xi, P. K. Chi et Z. D. Jiang, 鹅掌柴拟茎点霉Phomopsis schefflerae P. G. Xi, P. K. Chi et Z. D. Jiang和一个新组合:鹅掌柴茎点霉Phoma scheffleri (Chen) P. G. Xi et P. K. Chi。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描述和绘图,研究的标本保存在华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
关键词:鹅掌柴小球腔菌;鹅掌柴生尾孢;鹅掌柴拟茎点霉;鹅掌柴茎点霉
玉米穗腐病和茎基腐病镰孢菌间相关性的RAPD分析
陈 捷,邹庆道,高增贵,薛春生,庄敬华
(沈阳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农业部北方农作物病害免疫重点开放实验室,沈阳 110161)
摘要: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玉米穗腐病和茎基腐病镰孢菌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证实了引起2种病害的串珠镰孢菌同源性很高,在遗传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病菌不易受地域或环境和寄生部位选择作用的影响,同一类型的串珠镰孢菌可以是穗腐病和茎腐病的共同病原菌。禾谷镰孢菌间的遗传变异性很强,易受地域、环境和寄生部位选择作用的影响,出现明显的分化现象,穗腐病和茎基腐病可以由同一禾谷镰孢菌分化类型侵染所致,也可由不同分化类型侵染所致。
关键词:玉米穗腐病;玉米茎基腐病;镰孢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银杏疫病病原种的鉴定
周志权1,廖咏梅2,林敏敏2
(1 广西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南宁 530003; 2 广西大学农学院,南宁 530005)
摘要:从引起银杏疫病的病原疫霉菌株中,选取2个代表菌株进行分类鉴定。根据病原菌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寄主范围和菌体可溶性蛋白质电泳测定等,认为引起银杏疫病的病原疫霉为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 Breda de Hann)。该病原菌寄主范围较广,生长温度大于35℃,异宗配合,自然条件下桂北银杏产区不能产生卵孢子,但在低温等不良环境下形成大量厚垣孢子。注意这些特性,对有效开展病害防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银杏疫病;病原鉴定;烟草疫霉
广东果树上17种拟茎点霉的RAPD分析
姜子德1,梅曼彤2,戚佩坤1
(1 华南农业大学热带亚热带真菌研究室; 2 华南农业大学遗传工程研究室,广州 510642)
摘要: 自32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适于拟茎点霉属真菌种间亲缘关系分析的15个随机引物,并优化了RAPD分析的扩增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广东果树上17种拟茎点霉进行了RAPD分析。各菌株间的Nei相似系数UPGMA法聚类结果表明:来源于不同地区的2个Phomopsis mangiferae Ahmad菌株和2个P. macadami Z.D.Jiang et P.K.Chi菌株都分别以0.636和0.589的相似系数两两首先聚在一起,而不同的种则只在小于0.54的相似系数范围内聚类,体现了种间及种内的亲缘关系差异程度;聚类群与寄主植物不具相关性,同种植物上的不同拟茎点霉,即使是分自相同寄生部位也不能聚在一类;支持形态学上将生于柑桔枝和黄皮茎、沙梨叶和果、杨梅叶和枝以及同是生于龙眼叶的共8个拟茎点霉分别鉴定为不同的种,而不支持将P. cytosporella Penz. et Sacc.与P. mangiferae合并为一个种的观点;RAPD技术可作为拟茎点霉属真菌种间的亲缘关系分析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拟茎点霉;亲缘关系;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果树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在小麦赤霉病病程中的作用
俞 刚,陈利锋*,姚红燕,柴一秋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系,农业部病虫监测与治理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 210095)
摘要: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系小麦赤霉病菌——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有性态Gibberella zeae)产生的一种单端孢霉烯族毒素(trichothecenes,以下简称“单族毒素”)。作者以病菌正常产毒的野生型菌株GZ3639及其产毒基因Tri5损坏、不能产毒的转化子GZT40(Tri5-,TRI-)为材料,对DON在病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GZ3639能引起典型的赤霉病症状,病害可由接种小花发展至其它小穗,病菌也可定殖于其它小穗组织;而GZT40仅在接种小花处产生鸟眼状坏死斑点,不能引起典型的赤霉病症状,病菌仅定殖于接种小花处。当病菌与一定浓度(400 μg·mL-1)的DON混合处理小花后,GZT40的定殖时间提前2 d(感病品种上)至4 d(抗病品种上),定殖范围可扩大到1~3个小穗,接种20 d后的病小穗率也由病菌单独接种时的2.8%提高到12.5%。DON也使GZ3639的定殖时间提前1 d(感病品种上)至2 d(抗病品种上),定殖范围更广,其所致的病害发展更迅速,接种后20 d的病小穗率由病菌单独接种时的78.0%提高到100%。因此,作者认为,单族毒素在病害发展和病菌在寄主组织内的扩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一旦丧失产毒能力,病菌虽能侵入寄主,但不能在寄主组织中扩展。DON可以缩短病菌成功定殖寄主所需的时间,更有助于病菌在寄主组织内的扩展。
关键词: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小麦赤霉病;病程;禾谷镰孢;扩展;定殖
稻曲病菌分生孢子的生物学研究
张君成1,张炳欣1,陈志谊2,刘永锋2,陆 凡2
(1 浙江大学农学院植物保护系, 杭州 310029; 2 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 南京 210014)
摘要:本文对稻曲病菌分生孢子的一些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质养分对分生孢子萌发影响较大,纯水不利于孢子萌发,PSA最适于孢子萌发,葡萄糖则强烈抑制孢子萌发,马铃薯煮汁既可抵消葡萄糖的抑制作用,又可刺激孢子萌发。分生孢子在琼脂面上比在液滴中萌发率高。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2~31℃,以28℃最好。分生孢子萌发对pH值敏感,以pH 6~7最适宜。用振荡培养法获取分生孢子,培养10 d后,孢子的萌发力开始下降。分生孢子的存活对水的依赖性强,在水中保存8 d萌发力不变,在100% RH中8 d萌发力略有降低,而在25% RH中5 h萌发力即迅速下降。根据这些特性,作者对分生孢子在田间的动态作了一些推测。
关键词:稻曲病;稻曲病菌;分生孢子;生物学
二硫氰基甲烷对水稻恶苗病菌菌体作用机理研究
陈长军,周明国,叶钟音
(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 农业部病虫监测与治理重点开放实验窒,南京 210095)
摘要:有机硫氰化合物二硫氰基甲烷(TH-88,浸种灵)可抑制水稻恶苗病菌(Fusarium moniliforme)对多菌灵(carbendazim)的抗性菌株和敏感菌株,EC50在0.393 3~1.641 2 μg/ml之间,对菌丝和分生孢子的形态没有影响;该药剂(浓度为1 μg/ml)对菌体的生物膜(透性)有一定抑制作用;用药剂处理萌芽期、非萌芽期的分生孢子及其初形成的菌丝,结果表明:药剂对菌丝和分生孢子的呼吸作用有影响,以分生孢子萌芽期最为敏感,用二硫氰基甲烷2 μg/ml处理刚萌芽的分生孢子5 min,呼吸作用比对照低64.15%;处理NADH 细胞色素还原酶和NADH细胞色素氧化酶,前者没有影响,但对后者有54.32%的抑制。用二硫氰基甲烷(1 μg/ml)处理啤酒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线粒体,呼吸控制速率(RCR)比对照低27.67%;磷氧比(P/O)比对照低9.3%。
关键词:二硫氰基甲烷;水稻恶苗病菌;作用机理
小麦叶锈菌在感病寄主上发育的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研究
黄国红2,康振生,朱之育2,李振歧1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生物技术中心,杨凌 712100; 2 河北农业大学植保系,保定 071001)
摘要:应用荧光显微技术、微分干涉技术和生物电镜技术,系统地研究了小麦叶锈菌在感病寄主上的发育过程及其超微结构特征。小麦叶锈菌在感病品种上的发育过程可分为几个明显的阶段,即孢子的萌发、附着胞的形成、气孔下囊的分化、初生菌丝和次生菌丝的形成和生长、吸器母细胞和吸器的形成、夏孢子床和夏孢子堆的产生以及夏孢子的形成。小麦叶锈菌的胞间菌丝呈丝状,生长和分枝通常沿寄主细胞壁进行。胞间菌丝与寄主细胞的接触诱导了吸器母细胞的分化,吸器母细胞在与寄主细胞壁的接触部位发育形成入侵栓,穿透寄主细胞壁后于细胞内形成吸器。胞间菌丝和吸器母细胞均含有双核,而成熟吸器则含有单核。经常规染色后,胞间菌丝和吸器母细胞的壁与隔膜均可分辨出由多层构成。
关键词:小麦叶锈菌;组织病理学;超微结构
稻瘟菌TAC文库的构建与评价
魏士平1,王 扬1,刘耀光2,国立耘1,李家瑞3,彭友良
(1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系,北京 100094; 2 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州 510642; 3 云南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昆明 650000)
摘要: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16 128个克隆的稻瘟菌基因组的TAC文库,74%的克隆含有外源插入片段,其插入片段大小平均为59 kb,该库相当于稻瘟菌基因组的18倍。本文并对文库的代表性进行了评价,采用3个单拷贝的标记作为探针筛库,分别得到16,17和16个阳性克隆,这与估算的该库的覆盖率是一致的;从MH18S1为探针所筛选的阳性克隆中,随机挑取8个并对其限制性酶切图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组成的重叠群跨度为153 kb,未发现嵌合和缺失现象。以上结果表明,此TAC文库适合用于稻瘟菌基因组的分析。
关键词:稻瘟菌;TAC文库
中图分类号:S435.11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12-0914(2003)01-0057-06
柑桔溃疡病菌抗药突变体的生理特性研究
黄青春,周明国*,叶钟音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南京 210095)
摘要:经药剂驯化和紫外光诱导双重作用可获得柑桔溃疡病菌抗拌种灵突变体(XcR),病原菌抗药突变频率低于10-6。XcR的生长速率与敏感菌株基本一致,对萎锈灵和叶枯唑具有潜在的正交互抗性,与浸种灵没有交互抗性。XcR胞外产物和胞外水解酶活性一般多于或高于敏感菌株,其中以淀粉酶活性变化最为明显。XcR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显著降低,并对拌种灵的敏感性亦降低。XcR能够引起烟草的过敏性反应,但失去对寄主的致病性。XcR的性质表明,柑桔溃疡病菌对拌种灵产生抗药性的风险较低,病原菌获得抗药性状的同时可能导致其在田间的适合度下降。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可作为柑桔溃疡病菌抗药性的标记。
关键词:柑桔溃疡病菌;抗药突变体;拌种灵
玉米大斑病菌特异性毒素组分的分离与纯化
张利辉,刘云惠,董金皋*,李正平
(河北农业大学真菌毒素实验室,保定 071001)
摘要:玉米大斑病菌的2号小种菌株用改良Fries培养液进行体外培养,培养滤液经-40℃冷冻干燥,加等体积甲醇去除沉淀后用乙酸乙酯提取,粗提物经HPLC C18柱可以分离出8个组分(峰3~10)。经生物测定发现,7号峰和10号峰的纯品对玉米叶片有明显的毒性,其中7号峰对带有Ht1基因的玉米表现出了一定的特异性。制备所得毒性组分分别进行红外光谱扫描,发现2个毒性组分的红外吸收光谱基本一致,吸收峰形状基本相同,只是其波数稍有变动。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真菌毒素;高压液相色谱;红外光谱
棉疫病菌90 kD胞外蛋白激发子诱导烟草过敏性反应的研究
张正光,王源超,郑小波*
(南京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农业部病虫监测与治理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 210095)
摘要:就棉疫病菌90 kD胞外蛋白激发子诱导烟草过敏反应(HR)过程中细胞死亡和防卫反应酶系活性变化及病程相关蛋白PR5的诱导进行研究。结果是,以10 nmol/L激发子溶液注射处理W38烟草叶片,HR枯斑周围5 mm宽组织在UV光下呈现蓝色荧光,对处理部位进行Evans blue染色测定结果是至20 h处理部位细胞全部死亡;激发子可诱导烟草防卫反应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提高;可快速诱导PR5基因的转录。上述结果表明90 kD蛋白激发子可诱发烟草的细胞死亡、苯丙烷代谢和PR基因的表达等多条信号途径。
关键词:棉疫病菌;90 kD蛋白激发子;烟草;过敏反应;防卫反应
海洋细菌B-9987菌株产生的抑菌物质及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作用
田 黎1,顾振芳2,陈 杰3,黄乐平4,田 玲5
(1 国家海洋局海洋生物活性物质重点实验室,青岛 266061; 2 上海农学院,上海 201101;3 浙江化工研究院,杭州 310012;4 新疆农科院,
乌鲁木齐 830000;5 新疆昌吉市农业广播学校,昌吉 831100)
摘要:从海洋生境中分离得到317株菌株,筛选获得1株芽孢杆菌B-9987菌株,其胞外分泌的代谢产物对植物病原真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对茄交链孢菌、大丽轮枝菌、黄枝孢菌、立枯丝核菌主要是造成真菌孢子或菌丝末端膨大成球状,继而胞壁崩解,原生质外泄;对尖孢镰刀菌和莴苣霜霉菌的抑制作用,则表现为孢子萌发率降低和芽管长度明显变短。该抑菌物质经乙醚萃取,硅胶G薄层层析纯化,官能团显色反应初步推断为酚类化合物。
关键词:海洋细菌;抗真菌物质;植物病原真菌;抑菌作用
水稻纹枯病菌强拮抗菌B34的分离与鉴定
郑爱萍,李 平*,王世全,孙惠青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植物保护实验室,四川农业生物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温江 611130)
摘要: 从水稻植株上分离到1株对水稻纹枯病菌有强烈拮抗作用编号为B34的菌株,在PDA平板上表现有对水稻纹枯病菌较强作用的抑菌带,其发酵菌液对纹枯病菌丝有强烈的致畸作用, 抑菌率达到71.5%,使菌核的菌丝萌发率降低69.0%。离体防效和田间小区防效分别高达81%和48.74%,高于清水和井冈霉素处理。经生理生化检测及细胞壁化学成分分析,确定其为致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ureofaciens)。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菌;拮抗;防效;致黄假单胞菌
南方玉米锈病及其抗性鉴定
陈翠霞1,2,杨典洱2,于元杰1,孙学振1,王斌2,王振林1*
(1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泰安 271018; 2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北京 100101)
小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杭州分离物的鉴定
陈洁云1,陈集双1 *,洪 健2
(1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杭州 310029; 2 浙江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杭州 310029)
dsRNA-RT-PCR技术在甜菜坏死黄脉病毒属不同分离物鉴定中的应用
向本春*,曾幼玲,席德慧,赵宗胜
印度圆粒小麦(Triticum sphaerococcum Perc.)的抗条锈病遗传研究
兰秀锦,刘登才,郑有良,魏育明
双层培养基中小麦赤霉病抗性表现
侯 宁,刘春光,吴郁文,张翠兰,张炎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
玉米穗腐病和茎腐病镰孢菌病原学相互关系及遗传多态性研究
邹庆道
(沈阳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农业部北方农作物病害免疫重点开放实验室,沈阳 110161)
菜豆普通花叶病毒长豇豆分离物外壳蛋白基因的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
郑红英1,2,陈 炯1,程 晔1,陈剑平1*,侯明生2
(1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病毒实验室, 杭州 310021; 2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 武汉 430070) |